原江阴职工大学校长 蔡崇武
我们学校是一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它的主要特点是办在县级市,直接为农村、为乡镇企业服务。中国的大学一般都在大城市里,在江苏,我们是唯一的一所办在县级市的 职工大学。学校的宗旨是“地方大学地方办,办好大学为地方”。这是一个企业家提出来的 ,他说得对,我们就采纳了,并且切切实实这样做了。学校路子走对了,也就越办越兴旺, 原来学校只有10亩地、2千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子,十几个教职工,现在已发展到160多亩地、 有5万多平方米的校舍,313个教职工,3千多名在校学生,年培训50多万人学时,在江苏是 规模较大的成人高校,曾被评为江苏省成人高校先进单位,在全国成人高校评估中评为优秀 学校。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找准社区性高职发展的路子
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个社会的组织。一个社会的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须臾也离 不开社会。我们学校曾经走过弯路,1989年只招到4个学生,实在没有办法办班,就把这 些学生转到无锡纺织职工大学。这件事对我们震动很大,就发动全校教职工到社会调查,学 生为什么不肯上我们学校?结论是两个:一是学校专业设置陈旧;另一个是毕业生动手能力 差 ,学的理论脱离实际,不管用。一句话,我们离开了社会,关门办学,培养的是只会死读书 的“秀才”,而不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能力的人才。我们对社会关门,社会也就对我们关门 ,人家就不来报考了。这样,我们不得不研究学校发展的新路子,解决一个怎样为社会服务 的问题。通过又一次的调查、总结、学习,我们才逐步明白,我们不知不觉犯了个错误,就 是定位不正确,明明是办在县级市,也就是地处农村,但偏偏脱离农村实际,重知识、 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我们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农村。中国的问题 ,主要的是“三农”问题:一个是农民问题,一个是农业问题,归结起来是个农村的问题。 看起来,我们学校在农村是个劣势,实际上是个优势。我们的观念开始转变了,“观念一变 天地宽”,办学的路子也变明朗了。原来,我们只想面向全省、全国招生,从1990年起,就 收缩招生范围,回过头来,主要面向江阴招生,着重为江阴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 说,我们开始建立了为社区服务的意识。但是,虽然在宏观上有了这样的认识,而在具体实 践时,又碰到很多问题,这里有微观定位的问题。比如说,设置哪些专业呢?职业技能人才 的规格该怎么确定呢?学历班到底定位在什么层次呢?等等。为此,我们详细研究了江阴市的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走访了许多行业的主管部门及有关企业,另外召开了董事会,反复 研究了学校的定位问题。我们发现,江阴虽然是个县级市,但是经济总量已超过了许多中等 城市,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三百分之一的GDP值( 274亿元) 。其中,乡镇企业特别发达,有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46家, 占全国的3.5%和江苏的15.6%,省级的乡镇企业集团70多家,这些企业以冶金、纺织、机 械、电子、造船、化工等为主。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的人才在全体职工中的比例只有1%,大 专以上的人才奇缺。另外江阴是个港口城市,装潢业特别发达。因此学校的定位从四个方面 入手:服务方向上面向乡镇企业,办学层次上以大专为主,专业设置上以机、电、纺、美( 美体现为装潢) 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体现高职特色。通过这样的定位, 我们方向明、思想清,路已正,学校的工作就有了依据,高职教育就在我们学校里红红火火 地发展了起来。
二、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构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的高职教学模式
学校定位的改变,意味着培养的人才规格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规格如何定,这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的问题,这里涉及到学校内涵的改变。我们定位在服务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就按乡镇企业的需求来确定,这就是培养既有大专文化理论又掌握高等职 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确定后,我们就集中力量探索和构建与之相应的 教学模式。
探索新教学模式,我们从1991年就开始了。先是在一个班级试点,然后再在两个系推开,最后在全校推开。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我们原有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偏重于文化理论的教学,缺少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为此,我们从江阴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参照有关职业的行业标准,结合文化理论 的 教学,制定了与学生未来的岗位及岗位群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这种技能大纲,按照职 业的不同要求,分成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两大类,在这“两大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 把它与文化理论教学的不同年级段对应起来,使理论教学与职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 的技能大纲就比较容易实施。为了保证职业技能训练落到实处,我们还对原有的文化理论教 学大纲与计划作了适当的修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的比例,由原来的7∶3,逐步改 变为6∶4,有的专业上升到5∶5。这样,“双纲”并施,就从根本上改变了重理论、轻 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使职业技能训练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通过学校与社会(包括实习基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个轨道对学生强化训练双纲施教,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必须既保证文化理论课的教学 质量,又能保证技能训练的实行。为此,我们把学校教学与校外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结合起来,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采用“双轨”并进的办法强化技能训练。在具体 做法上,第一,制定技能达标要求,把技能指标分解为一条条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人人了解 ,努力提高他们自我训练的自觉性。第二,建立训练常规,加大技能训练的容 量。第三, 我 们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机会。第四,组织多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把 第二课堂纳入技能训练的规范中。第五,改革第一课堂的教学,把文化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 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业技能训练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人人明白自己姓职;,从而在学好文化理论课的基础上,自觉地抓紧职业技能训练。
(三)要求教师既当合格的文化课的师,又当合格的职业技能 训练的指导教师,并努力争取拿到工程师、技师、会计师等第二职称的证书 为了使教师能真正达到“双师型”达标要求,对一些关键性的职业技术,就分期分批把 教师送到外地去学习培训。例如,数控专业,就把教师送到一个数控公司去培训,从工人做 起,一直到编程、设计,参与产品营销及维护,让教师学到真正的本领,然后再回校指导学 生进行技能训练。另外,将教师职业技能的达标情况,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这样, 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双师”制的落实。
(四)进行两种考核,颁发两种证书 明确规定实行双纲施教后,除了文化课考试外,还要进行技能考核。两种考核全部 合格后,学生才能毕业。如果技能考核不合格,同样需要补考。实际上“双证”只是一个基 本的要求,毕业发证,已形成“一证(毕业证书) 为主,多证并发”的 局面,学生就业时,就增加了竞争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为了严格实行“双证”制 ,我们采用了三条措施:一是制定了技能考核细则,使主考教师和学生有所遵循。二是实行 自我评估与集体评估相结合。三是毕业前,各专业由考核小组对职业技能集中进行考核。这 种考核生动活泼,考核结果能与学生直接见面,很受学生欢迎。 对双纲要求,双轨实施,双师教学,双证毕业的教学新措施,我们称之为“四双制”教学模式。至今已坚持实施了八年之久,学校的高职教育出现了勃勃生机,职业技能的训练落 到了实处,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提高。这一新的教学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首次成人高等教育 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在全省成人高校以及部分高职学校中推广。
三、校企结合,组建集团,使高职教育有一个通向社区的载体
学校运用四双制教学模式,在推动高职的实施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这只是在教学的微观领域上的改革。从宏观上来看,还没有真正摆脱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中 心的模式,只是从封闭式走向了半开放,把以前的理论教育通过学校实验室、实习工场得到 验证而已,师生到实习工厂,不是真正投入企业的各项生产实践活动,而是做客式的寻找课 堂上教过的某项理论的答案,或解决某项专业技能的操作性验证。而许多挂钩的企事业单位 ,因为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也不肯轻易让学生上岗。正因为这样,学生与社会、与企业,在本质上,或者说从深层次上来看还是脱离的。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调查、思考,并参照了国 外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区域经济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试验,这就是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集团,由原来与学校挂过钩及部分未挂钩但学校专业与之对口的企事 业单位和部分兄弟职业学校组成,它是一个协作性的教育组织,集团成员承担四项义务: 一 是对地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需求情况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接纳学校师生实习, 并 对部分教师进行“双师”资格鉴定;三是提供兼职教师,并聘请学校少数有真才实学的教师 担任兼职工程师;四是优先提供成员单位在有关项目基础上进行科技开发和对工人、干部 培训等机会。但同时,这些成员享有四项权利:一是有参教议教的权利;二是有优先选用学 校优秀毕业生的权利;三是有优先选用学校科研成果的权利;四是有为其优先进行科技开发 和对工人、干部组织培训的权利。由于它不是一个实体性的组织,成员之间又不承担任何经 济及法律责任,因此不少企事业单位都愿意参加,目前已报名参加的国家级和省级集团公 司就有40多家。这样一来,学校就紧紧地和社会、企业捆在一起,学生就可以在毕业前提前 介入社会,来到生产一线,在学校完成从理论向技能第一次转化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参与社 会生产实践,实现从实践性技能向生产性技能的第二次转化,使自己成为社会需求的应用性 人才。例如集团成员单位江阴市青澄数控公司,决定把部分数控车床的装配、检测、调试、 生 产任务交给学校来完成,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理论上了解数控技术,而且在实践中掌握数 控技术,到毕业时,可以省掉踏上社会后的一段磨合期,直接上岗,学生心里踏实,用人单 位欢迎。而集团也就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成了学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信息咨询中心、 师生的培训实习中心和科技成果的推广研究中心。 高职集团的建立,不仅对推动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职教育有重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 成了学校了解社区,并进而通向社区的一个重要载体。许多教师通过集团成员单位了解了江 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到了企业间市场竞争的激烈,还从接触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过程中 ,了解了社会生活情况及企业对教育的要求。另外,学校由于资金的投入有一定局限性,设 备添置始终滞后于企业,而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常购置最新的生产设备,通 过集团就可以看到新设备,学到新技术,这对拓宽教师眼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着积极 的推动作用。
四、主动适应,全面开放,使学校成为社区高职教育的主体组织
在对学生实行高职教育的同时,我们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千方百计面向农村 开放,开展非学历的高职方面的培训。这种培训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知 识更新的培训。比如,无锡市委、市政府规定,为了普及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规 定凡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近两年中要全部培训一次。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学校立即响 应,主动承担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任务,光这一项,近三个月就已培训了3 000多人,考试 、考核的合格率达98%。二是对干部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例如,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 的决定,每年举办一期企业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是工商管理的课 程,培训的对象是高中毕业的全市企业在岗的40岁以下的干部,以及目前在企业担任副职即 将主持工作或中层35岁以下的干部。这样的培训班我们已办了9 期,每期脱产学习半年,至今已培训了400多名企业干部。这些干部回到企业后,绝大多数 得以 重用,对江阴的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三是对农村中小学、成教中心承担 新知识、新技术教育的师资培训。例如,我们根据市教委的要求,从1998年暑假开始,有计 划、有步骤地对全市中小学中100多名计算机教师进行了多媒体软件制作、网络技术等培训 ,使全市计算机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四是举办大专专业证书班,使已经在岗的职工能较 好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需要。从1996年至1998年,年培训平均超过40万人学时,1998年超 过了50万人学时,1999年预计将超过60万人学时,江阴市1000多家企业中,我们学校 毕业 或经过专门培训后提任厂长、经理的就有500多人,江阴市的干部、群众亲切地称我们学校 为江阴企业干部的“黄浦军校”,市委、市政府最近决策,将征地300亩,建造近9万平方米 的开放式校舍,分三期实施,2000年我们学校将迁入新校区,要求我们把学校办成江苏省一 流的社区高职教育中心,一流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
20年来,我们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 与关爱,得到了社区群众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决心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主 动适应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认真、全面、深入地贯彻全教会的精神,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从全面提高社区人民的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着眼,把社区性的高职教育 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江阴的社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