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论文汇编 > 正文
顺应地方发展需求,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2019-04-19 00:00:0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钱红   方雪梅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并完善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地方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基层管理人才。
关键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班组长;二维互动;双轨并行

      本世纪初,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秉承学院前身——江阴职工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创建的“四双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1],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确立了“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及周边的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学院适时将培养目标由“班组长”修订为“现代班组长”,构建并完善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高素质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一、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是江阴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院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需要。2013年,江阴在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投入达到了935.8亿元,[2]按每投入15万元增加1名技术工人、每10名技术工人需要1名现代班组长计,2013年江阴现代班组长新增需求量应在62300人左右。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具体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岗位群,而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 
      学院多次对当前江阴及周边地区的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座谈等,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做出明确的界定,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既要继承传统型班组长具有的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更要发展其“现代性”,不断完善其“现代素质结构”,即既要有爱岗敬业、忠诚企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当然,“现代班组长”是一个动态、形象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既定、绝对的起点或终点。相反,它始终处于一种流转不拘、充满多种可能性的发展状态之中。今天,学院的毕业生可能是兵头将尾式的现代班组长,明天则可能是“车间主任”、“厂长”乃至创办自己的企业。“形象”是指毕业生的岗位名称不是单一的现代班组长。对于多数工科学生来说,可以是“带班长”、“工段长”、“项目经理”;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则可能是“营销主管” 、“财务科长”、“领班”等。
      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近年来,学院紧紧依托江阴及周边地区庞大的产业群,围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实习实训等方面稳步推进改革,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路径。
      所谓“二维互动”,是指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要做到和谐互动,有机渗透。不仅要通过社团活动、民主管理、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行业规范在专业教学与实践中,渗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既要传授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其核心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教育融汇其中,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所谓“双轨并行”,是指学院与企业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院要和行业、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共同编写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材、推进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社会实践形式等,做到“德”与“技”的水乳交融,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实现现代班组长的系统培养与全面培养。 
      (一)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教学体系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深度的校企合作成为培养现代班组长的基本途径。目前,学院已和江阴50多家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进行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合作。如2010年在政府的牵头下与江苏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机械系及电子系两个相关专业选择学生组成了“远景能源”班,教学内容依据企业需求重新进行了调整,部分课程由企业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工程师承担教学任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江苏海澜集团、江苏双良集团等企业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共同编写了个性化教材50部。此外,学校还集多年企业“现代班组长”培训的经验,为企业编写了《现代企业班组管理》、《现代班组长实用教程》教材,对在校学生及企业员工进行集中、系统的现代班组管理培训。学院还与江阴格律诗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现代班组长”之成功素质拓展培训班,针对现代班组长的职业道德要求,聘请各企业家编写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演讲演说、企业家创业分享、模拟训练、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培训,培训历时20周,共计160课时。
      围绕江阴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学院近年还对各专业进行撤并、整合,重点建设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专业群。同时,着眼于分析专业群核心专业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共性与差异,围绕专业群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来构建“基础+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如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依据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将岗位综合能力分解出各专业能力模块,将课程体系分解为四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均为项目课程,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学院还构建了对接现代产业要求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2014年5月,《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中高职衔接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被列为“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获得50万项目资金支持。
      学院不少专业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论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聘请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机械学院、江阴市吉鑫机械有限公司、江阴市精诚数控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论证,经过反复修改才确定教学内容。有些专业还贴近企业岗位需求,调整、整合了相关课程内容。如针对江阴亚包中心与江苏申达工业园区BOPP薄膜主产品的生产要求,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新增与江阴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软塑包装》、《拉伸工艺及维护保养》等课程。
      (二)推进项目式的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型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3]基于项目的教学,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以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为背景,利用多种资源来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行动制定、实施、评价项目,全面地参与整个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目标。[4]
      学院近年来始终把项目化课程建设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如《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项目应用》课程,引入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这一真实项目,以“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技能为核心,将几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项目综合课程。在这样的仿真职业教学环境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最早将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实践,进行项目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如在教授《男女西服缝制工艺》课程时,教师将该课程包含的四个项目——工业裁剪、女西服成衣制作等分解成若干任务,将“女西服成衣制作”项目分解为“粘衬、归拨衣片,前片、后片缝制”等八个任务,教学中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协作、展示成果、评价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的过程中,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以及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所需的团队协作、自主创新等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许多专业结合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法,如艺术系的“工艺单教学”法、电子系的“现代学徒制”和机电系的“专题导入、现场教学”法等。机电系教师在讲授《数控车削编程实例》时,把企业生产的实际零件样品及图样作为一个加工项目编入教材,布置给学生完成,让他们从零件整体分析的角度来理解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的过程,从而制订生产工艺,确定加工路线,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这门课程还专门投资建成了仿真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90余台,安装了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通过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统一,将学生带到逼真的工作场景。
      (三)建设多类型的教学实习基地
      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专业技能实践尤为重要。学院的每个专业都建有5个以上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一方面,以学院现有的实验室为根据地,建立自己的技能实训室,成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工作室。如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吴震工作室,是江阴市人民政府首批授牌的六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获专项资助基金15万元。在PLC课程教学中,为让受训学员尽快入门,吴震带领青年教师自制跟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PLC实验装置15套,合计30多万元;计算机系的“机器人工作室”、“展望软件创新中心”、“蓝晶数字艺术工作室”、“应用软件创新中心”等工作室,将一批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为江阴市公安局开发了技防监控管理系统,为技防监控自动监测、车牌车标识别等提供技术支持等;有些老师将工作室开进市高新园区,如艺术系在江阴市临港新城成立了“原厂影像工作室”,带领学生和企业合作拍摄微电影《撞车禁》,获“2013年度无锡市厂会合作奖”…… 教师工作室对专业教学、教师科研、学生竞赛培训等提供了高度专业、仿真的场所。近年,学校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机器人工作室”中的“家用吸尘机器人”,2012年在与本科院校的同台角逐中两次摘得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2014年4月,学院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和“英语口语”项目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014年5月,在“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技能)大赛中,学院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团体一等奖。2014年7月,在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计算机科学系的“小区安防监控机器人”荣获高职组特等奖。教师们还将工作室所承接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整合、改造转化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近五年来,学院有23篇作品在江苏省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中获奖,其中6篇获一等奖。
      另一方面,学院牢牢依托江阴庞大的产业群,建立了160多家签定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这些基地,老师下企业挂职顶岗,为企业或学校提供科技服务。2013年学院加入明导科技的大学计划,获得软件使用授权建设了Pads PCB设计实验室,分五批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教授最新印刷电路板设计软件PADS使用,受到苏州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则在定岗、定员、定时的顶岗实践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了解了企业文化,而且在不同于学校的企业熔炉中强化了现代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责任感,形成了刻苦耐劳的品质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江苏海澜集团作为老牌的校企合作基地,早年与学院进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订单培养,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海澜集团还要派出两名工程师来院授课,全程参与人才培养。2013年,随着海澜之家物流园全面启用SAP操作系统,学院管理系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选派了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38名同学,进入海澜之家物流园进行为期2个月的顶岗实习,2014年则派出了100多名学生前往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学交替、顶岗实践”。近年来,学生在江阴多家企业班组长岗位上实习,把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管理知识实地操作。部分学生班组长在企业班组间开展“减时增效”的竞赛活动,不仅积累了现代班组管理经验,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学院近100%的毕业生获得了双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能拿到3至5个资格证书,实现了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与人才培养的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四)创新多种社会实践形式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既不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而来,也不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中逐步发展或建构起来的。[5]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了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岗位实践和挂职锻炼相结合,体能型服务和技术型服务相结合,特别注重立足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社会服务与专业技能的巧妙融合。如化纺系精益技能工作室除制作“无磷洗涤剂”供师生们体验外,还用某些合成酯、高级脂肪醇或酒精、香及界面活性剂等,经过不同浓度比例的配合,推出了“尿素保湿精华乳”、“橄榄油保湿精华霜”、“玻尿酸保湿精华乳”等美容成品,到城中社区开设讲座推广产品,备受社区阿姨欢迎;童装设计研发中心、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等10多个学生创业虚拟公司,对外承接并完成了学生装设计等多个专业技术项目;志愿者服务队中家电维修服务队、室内有害气体检测与治理服务队等,也都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
      鼓励学生积极生参与、策划、组织社团活动,也是培养现代班组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院56个学生社团经常策划、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学院管理系学生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大学生商务中心”,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所有的营业员、采购员、促销员、会计都从系部相应专业学生中招聘。类似“商务中心”的“校园最后一公里”、“小鱼儿在线”等正成为集现场教学、学生实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院读者协会则与市图书馆合作成立了“青年书社”,建立了宁静优雅、充满书香与现代气息的阅读场所,所有书籍都由学院内外爱书人士捐赠供学生免费借阅,还邀请校内外的文化名人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2012年和2014年连续两届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会在学院举行,学院10多名学生就《徐霞客精神解读》、《< 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徐霞客旅游的特色》等论题以PPT汇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在中国台湾网、新华网报道等媒体报道,学生的演讲稿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主办的《徐霞客研究》(第25期)等刊物上刊发。在2014年第九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上,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授予学院 “徐霞客进高校——教学研究基地”的牌子,由此学院成为了中国徐学会首个“徐霞客进高校”的授牌高校。学院还让学生积极参与挂职锻炼。近年来,学院党政办、教务处、学生处、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等部门陆续辟出资料录入员、招生宣传员、宿舍区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辅导员助理等30多个岗位,先后有200名学生在相应的岗位上挂职锻炼。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自主研发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学生参与素质培训和各种活动的经历以积点的形式进行记录。大学期间,学生需要完成240个积点,才能顺利获得毕业证书。
社会实践专业化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和制度化的管理,为现代班组长型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现代管理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在近年的上海世博会、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11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华龙舟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学院积极组织招募、培训、管理青年志愿者1000余名,受到了广泛好评。在第五届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学院周洋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十佳规划之星”称号。
      三、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效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框架的构建,使得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学院的探索性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和江阴10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不同层次双赢的合作,出现了企业反哺学校的势头:江阴鑫裕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捐资30万元资助教师项目开发;深圳比思电子有限公司在学院成立了“PC|Schematic教育培训中心”,捐赠价值80万元的PCSCHEMATIC电气设计软件40套;而530企业江阴城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BCAD机械设计软件”150套,直接用于师生教学;更多的企业如江苏一同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吉鑫风能股份有限科技公司、无锡市南国之风装饰装潢有限责任公司等则在学校设立了奖助学金。近五年来,学院接受企业设立及爱心人士捐助的奖助学金近200万元。
      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工程背景,催生了一大批教改与科研成果。目前,学院已有国家授权专利59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和研究”等20余项课题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院高教研究室牵头组织苏南高职院校开展了多个关于苏南地区高职的省级课题研究,“不确定数据流聚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立项为青年基金项目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厅20万元资金资助。此外,还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信息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和“江阴市高技能人才总理公共实训基地”。
      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不仅引来了时任总理温家宝的赞扬与肯定,《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新华日报》等也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创新实践》等文章;“班组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由班组长人才培养衍生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获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至2014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从90%上升到了98%,一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已活跃在江阴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经抽样调查,6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3年左右即成为各企业的技术骨干、部门主管或公司经理,还有3%左右的学生成功自主创业,学院因此被称为培养“现代班组长”和“小老板”的摇篮。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2013年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评价学院说:这个学校办在县里,学校就是培养班组长,非常实在,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6]
                                              
参考文献:
[1]蔡崇武•实行“双纲、双轨、双证”制教学 培养技艺型、应用型人才•江苏高教•1994.6•85-87;
[2]沈建•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http://www.cnjsjy.cn/centent/2014-01/23/content_196474.htm;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http://www.zjx.ykedu.net/News_View.asp?NewsID=3890;
[4]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江苏高教•2008.1•137-138;
[5]安立•《道德教育的哲学》为我们打开一扇门:儿童是道德哲学家•中国教育报•2001.1.11.07版;
[6]梁国胜•江苏高职应被铭记的是“苏南模式”——专访江苏省教育副厅长丁晓昌•中国青年报•2013.5.6•01版。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13JSJG341),主持人:钱红。
作者简介:
钱红(1965- )男,江苏省江阴市人,副教授,院党委书记、院长,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方雪梅(1972- ),女,江苏省金湖县人,副教授,宣传部部长,南京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女性诗歌研究。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