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周宏雷,李光玲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青睐。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推行的“根植企业,双向培养,二元一体,四双并行”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举措,顺应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规律和社会需求,成效明显。
【关键词】现代班组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Taking Root in Enterprise, Two-way training,
Two units combination,Putting four pair into effec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Modern Team Leader
ZHOU hong-lei, LI Guang-ling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5, Jiangsu, China)
Abstract: Modern Team Leader talent is favored increasingly by enterprises. The talents training initiatives, "Taking Root in Enterprise, Two-way training, Two units combination,Putting four pair into effect", is implemented. It is perform ed by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in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It complied with the Cultivation regularity and social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modern team leade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training
一、实施“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依据
从德国“双元制”技术教育办学的产生,到美国的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兴起,再到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需要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我院要根据江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升级为特征,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也急需大批基层的管理者,高新技术转化的重要中介是接受过现代技术教育的高职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院顺势而为,确立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新的培养目标。
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尤其是“长三角”的转移,也为江阴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培养的学生直接工作在生产一线,高新技术需由他们并通过他们带领更多的技术工人来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必须顺应现代制造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培养具有现代制造技术技能和现代管理能力的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者。
二、“根植企业,双向培养”是“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关工作,提出了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我院把培养目标归纳为“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企业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产学合作,而这并不应是“单相思”,而应是“两厢情愿”。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生命与活力是在企业中,仅在学校中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根植企业,不仅是提高教师水平的可靠保障,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通过双向培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校企双方紧密合作,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教授、毕业设计考核等方面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和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了个性化教材,组建了校企合作班,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形成了制订“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即:培养目标确定→就业面向分析→人才业务规格分析→职业(专业)能力分析、方法能力分析、社会能力分析→教学条件分析→确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制订教学计划→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分段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技术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 由企业主管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和岗位相关知识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等,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在合作中形成了“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
依托企业实例,老师们结合机械大类专业的特点,设计开发出了具有特色的“工序卡”教学法, 以零件加工工艺路线中各工序卡的内容为素材,将授课项目分解成与工件材料、机床、刀具、切削用量等相关的多项任务,教师引导明晰,学生学有兴趣。
根植企业,双向培养,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设备与项目资源的优势和学院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建成和建好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中心。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已和江阴30多家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江阴城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学院捐助了价值100万元的BCAD设计软件,共同成立了江阴市“BCAD培训中心”;深圳比思电子有限公司为学院捐赠了价值80万元PCSCHEMATIC电气设计软件,在学院成立了“PC|Schematic教育培训中心”,这些都为“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融“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二元为一体
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是现代班组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在我们与江苏中科博阳集团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合作班的前期洽谈中,其技术中心主任吴咏宇先生的一段话印证了这一点,他说:“我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一是摆正心态能吃苦,二是要找到立足社会的支撑点。”
新世纪以来,江阴新一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职业知识和技能,人的素质构成中的职业道德被摆在了首位。职业道德包含爱岗敬业、忠诚企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办事公道、以身作则,团结互助、积极进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靠某一门课程,不能靠企业或学校某一方就能培养出来。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制订及课程建设中,道德和素质教育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各门显性课程(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中有更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考核要求,并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课程等教学方式的改革达到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目标;同时创设隐性课程,科学安排课外教学活动,如劳动、军训、文体活动、讲座、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心理咨询、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在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各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均按项目课程建设,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应知应会内容,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模式在实验、实训等校内外实习场所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强调“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知,实现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提高。
四、“双纲导教、双轨施教、双师执教、双证毕业”是“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1、双纲导教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强调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既要有较为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还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就要明确给出两方面的具体要求。
在工程技术理论所对应的职业知识方面,我们依托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由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组,将源于企业的工作项目转化为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制订大纲,确保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这就将企业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教师依据大纲,编写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标准,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协作、展示成果、评价交流等环节, 让学生在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的过程中, 提升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
技能训练大纲和技能训练的实施方案是学生职业技能的保证。我们参照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的,依据人社局劳动技能考核大纲,使之规范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与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相一致的技能训练大纲,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增强了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意识,了解了技能训练的规格,并依此编写可供学生自主检验的技能训练标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
2、双轨施教
根据双纲要求,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通过第—课堂和第二课堂以及学校和企业两个轨道对学生强化培养。这种形式既保证教学的质量,又能保证技能训练的实施,有利于施教中加强企业文化教育,这是现代企业对现代班组长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把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双轨施教训练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自我能力训练。
3、双师执教
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宗旨是:增强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我们完善了师资培养管理机制,制订了《关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定》及《专业实践考核办法》,在政策上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进行项目开发工作,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以及攻克企业的技术难题等,使专业教师在实践中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们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来往于校企之间,增强了校企互动。近五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老师有两人被评为“江阴市首席技师”,成立了工作室,完成企业合作项目29项,申报并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教师不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拓展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与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一起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纳入相关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三次获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的“新型吸尘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机构” 等作品在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教师也在无锡市技能大赛中获奖。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使我们能够依托江阴及周边地区企业集群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兼职教学工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双师结构”教师团队的保障。
4、双证毕业
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在校内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依托江阴市人社局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训练大纲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开展技能考核。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获取一张或多种含金量高、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模具钳工、维修电工、车床操作工等中、高级技能证书。最近,我们正在与轴承生产知名企业中科博阳展开冠名班人才培养合作,并邀请了省轴承协会共同参与方案制定,还将引入行业相关证书的考核认定,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同时企业还会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学生毕业时,将能够直接胜任企业工作,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五、围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所开展的专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 “根植企业、双向培养、二元一体、四双并行”的“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完成了“企业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融合的研究” 省级课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获得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资助,专业群中有省特色专业两个,无锡市重点专业一个,建成了省级精品课1门,无锡市精品课程7门。还有多项网络课件获得省级奖项。立项项目化课程教材10本,完成校企合作教材多本,正式出版1部。教师主持完成了包含省级科研课题在内的有十余项项目,一大批成果己投入企业生产,其中“钻杆冷床”项目获得无锡市厂会协作二等奖。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五年,学生参与指导老师横向课题并完成的毕业设计多次取得省优秀毕业设计一、二、三等奖;完成了9项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加技能比赛获得多项一、二、三等奖。虽然是理工科学生,在各项人文社科类比赛中成绩依然突出。获得省首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阴赛区一等奖、江苏赛区二等奖、“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十佳职业规划之星、江阴市首届“江阴潮”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据今年进行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对被专业群毕业生需求比已达1.5:1,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了98%。今年2月,我们随机抽取了2012届毕业的一个班的38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他们工作两年后的工作岗位统计见表1所示。其中除3人未联系上外,其余35人都在江阴及周边就业,已成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的班组长式人才的达24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68.6%,自主创业的有3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8.6%。
表1 2012届模具专业2班38名学生毕业2年后工作情况汇总
岗位 |
技术员工程师 |
部门经理 |
自主创业 |
参军 |
技术工人
检验员 |
普通销售 |
未知 |
人数 |
16 |
5 |
3 |
1 |
8 |
2 |
3 |
六、进一步做好“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首先,政府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制订政策,出台对企业校企合作的奖励机制,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进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创新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等方式,给高职院校以自主权,便于校企深度融合。
其次,企业方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能认为只是在学生就业阶段的合作,要从企业纵向发展的高度,长远的规划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战略、资源共享等问题,把生产、效益与人才培养综合起来考虑。
第三,学校方面,为能和企业深度融合开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就必须立足江阴产业特色,开发或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吻的专业,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环节。有了这个基础,校企合作开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大树就有了根基。而要枝叶茂盛,就要融合企业、政府、学生、社会等对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课程开发,使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现实相吻合。
第四,学生方面,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思想,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从而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周宏雷. 高职教育根植企业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1(11): 54-56.
[2] 钱红, 潘永惠. 论“班组长”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06): 103-105.
[3] 洪贞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10(3): 58-63.
[4] 王真真. 校企深度合作问题浅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02): 20-23,51.
[5] 钱红.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构架[J].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4): 14-16.
基金项目:201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JSJG341) ;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880076)
作者简介:周宏雷(1965- ),男,吉林集安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
原载《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