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室,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 高职院校要赢得强劲的竞争优势和令人羡慕的市场认可度,正确的办学定位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围绕一切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宗旨,创造性地构建一支队伍引领、两大市场依托、三项技能保障、四个环节严密衔接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 构建;高职就业服务体系;实践; 思考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广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工作。
过去3年,是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面转轨的时期;目前,全国正处于“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时期;“十五”期间,每年城乡平均新增劳动力290万,加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200多万,由此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困难。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也尤为急迫。
高职院校要赢得强劲的竞争优势和令人羡慕的市场认可度,正确的办学定位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围绕一切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宗旨,创造性地构建一支队伍引领、两大市场依托、三项技能保障、四个环节严密衔接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一、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定位——“灰领”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特色十分突出,它直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灰领”的产生源于产业结构的提升。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技术含量增大,劳动复杂度提高,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业中,新兴职业不断出现,出现了许多要求劳动者既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岗位。而“灰领”即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它兼有“白领”和“蓝领”的共同特征,是目前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是生产分工中的重要阶层,在生产过程中起着纽带和环节的作用,他们都是技术骨干,并且是生产现场的灵魂。
据悉,目前全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亿人,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高级技师只占0.41%,技师也只占3.1%。另据一项对全国3000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58.5%的企业管理人员短缺,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近80%的企业缺乏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这是一个有着广阔就业前景的市场。
以就业工作为龙头,把开拓就业渠道与开发新专业联系起来,把适应市场需求与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根据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和人才流动的新机制,瞄准日益兴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瞄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地区、经济增长点的新行业、适合高职生施展身手的岗位群,在教学上要突出高职特色,精心打造品牌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出发,重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以利于学生的多向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实践环节,完善实验实训设施,训练出色的动手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将以上岗适应快,技术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高职教育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企业参与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最后,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简言之,企业提出用人计划和标准,学校为用人单位“度身订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基本原则是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它完全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更新,即从过去的“计划驱动”变为现在的“需求驱动”,变单纯的“服务企业”为“借企发展”,变“推销毕业生”为“订单式教育”,变“单一的学校教育学生”为“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变“管理职校”为“经营学校”——这是“多赢”的合作。
随着高校从“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无论是专业的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育规格的选择,都必须充分反映社会需求。避免专业重复设置、专业口径过窄的现象。尤其是应用性学科,更要充分考虑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培养计划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先验的模式出发,即要根据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培养对象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再根据这种结构来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能力,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让学生较早接触企业环境,在企业一边实习、实训,一边进行专业课学习,缩短教学与企业的差距,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学到了本事,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深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的有用人才。
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立足江阴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象地提出了“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具有‘班组长'潜质的初、中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江阴的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的技术能才上。江阴已经形成并不断强化着的“江阴板块”是任何人都难以忽视的现象。目前,江阴拥有大小9648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10家,集团型企业公司88家,大公司150家。它们共同形成的规模经济与资本经营构成了对我院发展的强有力支撑。2005年1至9月,入主江阴园区奠基的资产超亿美金的重型企业就有10家。江阴沿江这一“利好”的发展态势无疑为我院的后势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魂在江阴,根在企业。扎根江阴的企业群,打造教师品牌、专业品牌与学生品牌的“三大品牌”,以培育新一轮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江阴职业技术院在新形势下瞄准的超前性与切实性相统一、独特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统一的战略方针。围绕这一目标,学院在教学和教育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教育模式。学院先后与江阴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创办了多个“企业冠名班”,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还本着“以人为本 ” 的理念,提出了“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一手抓学生的人品和开拓技能。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学院院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 96% 以上。
三、高职就业服务体系——一支队伍引领、两大市场依托、三项技能保障、四个环节严密衔接
1、一支队伍引领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体系是做好毕业就业工作的前提。毕业就业工作为学院的“一把手”工程,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就业工作指导队伍和机构,形成部门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组织系统,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制度措施到位、机构人员到位、经费设施到位”,这就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机制。
2、两大市场依托
全方位构建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系,必须发挥和依托有形、无形两大市场的作用,建立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的地方市场,形成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体系。
积极建立就业基地和以学校为主体的有形的就业市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宽就业渠道,使毕业生充分就业。“走出去”即与各企业单位人事主管部门联系,召开新闻发布会、用人单位座谈会,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用人单位联系制度。“请进来”即把有关用人单位请进校园,积极组织毕业生开展校内就业双选活动,通过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发布、形象宣传、组织协调、择优推荐、面试洽谈、信息反馈”的一条龙“专场”服务,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在建立有形就业市场的同时,创建“就业网络”这个无形市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构建以服务毕业生就业需求为宗旨,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互联网为联络中心,以用人单位和招聘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媒介体、跨地区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换平台,提供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联网,教育、人事、劳动等网络和市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加快实现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设信息丰富的网络数据库,召开网上招聘会,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向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
无形与有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多途径沟通了供需双方的信息,构建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系。
3、三项技能保障
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除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心理指导和技术指导外,把培养三方面的技能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是关键。
三项技能即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锁定“专业技能”的“专”字,以“专”求“精”面对工作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团队合作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的培养,便是要认识到其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带动自身其他潜质的发掘,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最终获得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求职面试技能(掌握求职应聘所必要的方式方法,懂得推销自己和善于推销自己,避免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求职障碍)。
4、四个环节严密衔接
把握操作层面的“四个环节”即“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过程监控、效果评估”,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运作快捷高效的保证。
上下联动:就业工作中,学校统筹规划,各部门联合参与,相互协调,建立例会和通报制度,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就业工作渠道的畅通。
内外结合:就业工作职能部门一方面强化就业服务工作的高效快捷,另一方面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建立同外部联系的工作制度,进行结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拓宽就业渠道。
过程监控:定期动态反馈就业状况,发布简报,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效果评估:建立就业工作评估、考核和奖惩制度,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一级考核指标列入学院及和系部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有关教学经费挂钩。同时,在毕业生离校前,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反馈意见,找差距补不足,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有两个接口,或者说有两个环节非常重要,一个是学生的“入口”,一个是学生的“出口”。 “入口”重要,“出口”更重要,实践证明,只有“出口”畅通,“入口”才能顺畅,而且“出口”畅通,全盘皆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
[2] 刘宁.职业供求均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5-4-27(8).
[3] 张曾乾,蒋国良,张庆堂.县级市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相关问题的探讨[J].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