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论文汇编 > 正文
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
2019-04-19 00:00:00

                                                                                                                                                                          方雪梅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  江苏  江阴  214433)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为主要分析对象,梳理它们近几年来在办学特色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反思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寻找问题产生的多方原因,力求为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未来发展寻求理性思路,并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近年来,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担负着引领重任的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办学水平的严峻挑战,而提炼、发展、强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正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并决定自身发展命运的关键。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的高职教育一直走在前列,呈现出了“高峰”与“高原”并举的生动态势,[1]而苏南八所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生的县(市)域高职院校(不包括五年制高职),在全省的高职教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学校性质不同、归属不同,落户于更基层的县(市)域,却能依据各自不同的地域特点、办学历史等,巧化劣势为优势,以落地生根的方式形成了或正在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一、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取得的成果
     作为增强自身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办学特色建设逐步受到了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他们大多把办学特色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并在学校建设的诸多方面体现着办学特色,使学校尽管同处苏南经济发达的某个区域,却大体实现了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
     (一)突出立足地方性特色,并逐渐走向了国际化
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主要由地方政府创办,牢牢立足地方性是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如全省第一所县办高职院校——沙洲职业工学院,从建校之初就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特色办学理念,毕业生大多直接进入到地方企业工作。同样由地方政府创办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恪守“地方大学地方办、办好大学为地方”的宗旨,把学院办成了江阴“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输送中心”、“中小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大众企业的培训中心”。在为地方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近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评价说:这个学校办在县里,学校就是培养班组长,非常实在,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2]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则本着“贡献地方经济中谋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大力发挥地方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优势,全力打造“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特色,“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2011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另外,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在突显本土化的同时,不断拓展,与时俱进,逐步走向了国际化。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先进的“双元制”,大力推进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逐步形成了以“六双”为特征的“定岗双元”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正如李名梁所言:“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不断拓展,在地方化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国际化。”[3]
     (二)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并体现培养方式的个性化
     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办学理念特色、专业建设特色、政产学研合作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就业特色等诸多方面,而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因此,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依托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特色,并设计出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富有个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早在新世纪初就确立了“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并顺应江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2年将“班组长”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现代班组长”,围绕“现代班组长”的基本素质要求进行职业德育与专业教学的“二维互动”,学校与企业“双轨并行”,实现学生“德”与“技”的全面培养;地处陶都宜兴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陶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陶瓷知识的传承,加强陶文化行为模式的训练,重视陶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培育,让学生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陶文化熏陶下孕育成长;沙洲职业工学院则在“努力为张家港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合格人才”的过程中,逐步实践完善了“双元双证、四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4]另有登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台湾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入学连通就业,专业链接产业”的“工学结合专班”;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土透洋够”的办学方式等。
     (三)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并注重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中,好几所学校都重点建设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并注重专业群的整体发展,这是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重要抓手。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陶艺特色,建设了“陶艺设计”、“陶瓷工艺”、“视光技术”等省特色专业;沙洲职业工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2006年“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确立为省品牌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被批准为省特色专业;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则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构建了省级重点专业、院级特色专业、院级一般专业的三级专业建设梯队,发挥重点专业的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形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物流管理、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与区域产业匹配的六大专业群,其中“物流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群。这些省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群),带动了学校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推动了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等,促进了全院的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从而创造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二、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处在苏南地市级的高职院校相比,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偏居县级市或某个区的劣势。此外,除沙洲职业工学院外大多只有十年左右的高职办学经验,对办学特色的建设与研究起步较晚,办学特色建设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个别学校对创建办学特色缺乏自觉性,甚至根本没有办学特色可言。
     (一)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多数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概念、特征、范围以及学校办学经验的描述上,缺乏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的深度分析,也缺乏对具体学校深入细致的个案剖析,研究成果多表现为相互重复的论文形式。而把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时,如何结合本地区和学院实际,在内涵的界定、内容与途径等方面的选择做到“洋为中用”、“土洋结合”,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在这一方面虽然有学校成功完成了“本土化”的实践,并形成了相关论文,但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不能上升为一般经验,因而很难具有应用推广性。可以说,当前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正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必然导致特色建设某种程度上的茫然与盲目。
     (二)办学特色的内涵认识有待深入
     一些高职院校把高职教育的特色当成了学校的特色,忽略了学校作为独特的“这一个”的个性。比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以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有些高职院校在总结自身的办学特色时,就把高职教育必须共同遵循的特点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未能提炼出学校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取得的办学成果,未能总结出学校特有的或者优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貌。还有,个别高职院校对办学特色的建设还停留在具体的操作上,没有提升为一种办学理念,未能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对办学特色的整体性认识不够。另外,个别院校对办学特色的历史性、稳定性认识不足,领导人的更替等因素会让学校经过长期积淀并得到校内外认可且已形成广泛知名度、认可度的办学特色建设一度中断,一些保障办学特色形成、完善的政策和措施被人为地变更甚至取消。
     (三)办学特色的具体实践有待深入
     从笔者的实地调研以及查阅资料的情况看,个别县(市)域高职院校把办学特色仅仅看做装点门面的“高帽子”,俨然成了学校领导和决策者的口头禅和招生中用来吸引学生的宣传策略。办学特色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学校自封的,它应体现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或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落实在教学、德育以及科研活动中,又要体现在具体而微的日常管理中,在教学、科研、管理乃至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实办学特色建设的各项举措,让办学特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使学校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有些学校在提炼办学特色时,只有时髦的办学理念,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成效的有力支撑。如个别学校借鉴西方的先进办学经验时,只是将别人的理论简单地搬过来当成响当当的口号,在真正的办学实践中并没有完成符合自身实际和文化传统的“本土化”改造。
     三、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有来自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自身的原因。从政府层面看,教育主管部门尚没有建立起完善公平的竞争机制。有效激励的缺乏,自然不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率并形成办学特色。目前,各高职院校之间在争夺生源、项目建设、课题申请、奖项评比等方面存在不正当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间办学特色的交流与推广。另外,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局限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有的地方政府根本不重视高职教育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高职院校生存尚且困难,要想办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只能是美丽的幻想。从社会层面看,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对高职教育、高职人才的轻视,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也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从学校层面来说,一些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晰、办学实践不扎实尤其是急功近利的市场办学意识等,造成了学校之间面貌相似、教育资源浪费、办学特色不明显的后果。
     四、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以为,苏南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未来的办学特色建设,既要从外部尽可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如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县(市)域高职院校尤其是归属地方政府的高职院校要一视同仁,地方政府也要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取消社会在用人上“重本科、轻高职”,“重公办轻民办”的标准,积极营造李克强总理当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5]又要从学校内部加强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努力构建并完善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从学校自身来说,笔者认为既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制度化,使办学特色建设由机制而不是人治来保障;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避免办学特色建设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此外,笔者认为要重点抓住以下四个途径:
     (一)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
     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一种文化,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文化氛围。[6]大学的办学特色问题而在于办出自己的特色汁暄燮柩扼疠已浜http://www.artx.cn/,实际上是一个大学的文化问题。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办学特色建设的根本。苏南的八所县(市)域高职院校要在精神、制度、活动以及物质层面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近年来,发展良好的高职院校都将目光瞄向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将“传承吴健雄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不断推进校园文化与娄东文化、企业文化的交融,逐步形成了“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善道求真”的教风和“明德勤学、尚能求精”的学风。学院组织编写了《走进健雄》、《现代职业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还利用吴健雄诞辰100周年契机建设了吴健雄纪念馆、吴健雄广场、吴健雄雕塑,组织学生开展“祭扫吴健雄墓园”、 “参观吴健雄纪念馆”、“吴健雄精神与我”主题研讨会、“我演吴健雄话剧比赛等活动,将吴健雄精神一点点渗透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则在学校的特色建设过程中深刻地烙下了“陶文化”的印记。学院专门设计了陶艺馆,60米长的仿真古龙窑在校园诞生,建立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中外陶文化交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级陶艺比赛等,把“纳陈吐新、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陶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学生的培养过程,从而积聚形成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办学特色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是已有办学特色的传承者,也是学校崭新特色的创造者。要以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为主线,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师德师风培养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师资建设规划和激励教师成长的制度体系,大力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素质结构。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培养提高。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国内外进修与科研、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现代教学能力以及技术服务能力。既可以像多数学校倡导的鼓励教师下企业,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将个人工作室开进企业,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让教师到企业“拜师学艺”,建立“项目引导式教师流动站”以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也可以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让老师在理论科研型教师、教学业务性型教师、技术开发型教师中选择各自的发展方向,鼓励教师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成为专家、佼佼者,从而使整个教师队伍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双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引进与外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进一步细化外聘教师的标准,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尤其要着眼质量,按需引进,拓宽名师的引进与培育渠道,强化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
     (三)完成对高职学生的系统培养
近来,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系统培养”的要求,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7]完成学生的系统培养应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落脚点。事实上,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全方位培养“现代职业人”,积极打造“健雄精神”素质教育特色,融合“吴健雄精神”、“娄东文化”、“德企元素”于素质教育之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吴健雄“爱国、创新、求实、律己”精神为核心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有效融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职业发展三大教育模块的培养功能,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素质培养体系。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也是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学生的爱岗敬业、忠诚企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职业道德教育,一手抓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管理中学”,形成了“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适销对路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四)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围绕“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要求,逐步构建起“政府办校、行业主导、企业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办学体制,这是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最重要的突破口。苏南县(市)域高职院校地处县(市)域,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具有血脉相连的亲缘感。 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中德培训中心”,实行董事会制度,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企业专家与学院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分层对接、兼职渗透,实行交叉兼职;还与太仓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教育局、重点产业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共同建立七大高职教育产业联盟;成立大学科技园,引企入园,引企入校,实现了企业全程参与、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特征的“校企一体”战略,为“定岗双元”工学深度结合提供了重要平台。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与企业“联姻”, 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学院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双方从2007年合作招收、定向培养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学生三年学习期间的学费由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全额承担,毕业后直接到远东电缆就业。沙洲职业工学院则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中厂、共建工程中心、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沙工动力积淀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2013年的产值超过2400万,成了学生的创新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孵化基地)与沙钢等著名企业深度合作,着力推进学校的“双元双证、四开放”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2]梁国胜:《江苏高职应被铭记的是“苏南模式”——专访江苏省教育副厅长丁晓昌》,《中国青年报》,2013年5月6日,01版;
[3]李名梁、陈明舒:《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幻想还是现实》,《职教通讯》2007年第6期,19-22;
[4]陈在铁、王洁、伍建国、易顺明:《“双元双证、四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5卷,32-36;
[5]李春:《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http://news.southcn.com/z/2014-02/26/content_93513705.htm;
[6]徐公芳:《坚持文化育人  引领高职发展》,《光明日报》,2012年5月5日,10版;
[7]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2011年6月8日),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rwu4y_Uhii9wai75W2RxVYF1SuAbd_gr6ZSomOHh9TecdUUY4aNpblmLVsz6qPm4N-w90eZOoPKFVqsYStUhTFJx4_-DifGKmxI5l03WAe;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